人人都希望有好的名声,然而名声不是凭空而来,《六波罗蜜经》这首偈语告诉我们,想要获得好的名声必须注意三点:不说他过、不称己德、自他互易。一、...
一、心平何劳持戒一般人听到持戒,总是心生畏惧,觉得会给自己带来约束,其实持戒的人由于不侵犯别人,让自己得以获取真正的自由,像监狱里做奸犯科的...
在十法界中,人居于上升下忱的枢扭地位,而且由于人具有精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胜过诸天,所以历劫以来,诸佛都在人道中证悟成佛。太虚大师曾说:“...
一、精进的意义贪逸恶劳是人的通病。由于贪逸,造成心神散漫,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因为恶劳,所以希求近利,只求速成,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一碰到困难就...
一、大悲心为父慈能予乐,悲能拔苦,经云:“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慈悲是诸善生起的根本,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但是究其功用而言,拔苦而后予...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种问题,在佛法里都有圆满的解决之道。对于人我是非,《增一阿含经》中举出四种处理方法:一、不诽谤人“泰山不辞...
一、节身慎言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自处节身与慎言是最基本的应世接物之道。节身就是进退得宜,行止合度,也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一、利衰和毁誉利,即利益,凡有利于我的顺境,称之为利。衰,即衰减,凡有损于我的逆境,称之为衰。其实利与衰岂有一定、在顺境中,我们往往得意忘形...
一、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世间上的一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即使小如蝼蚁,遇水尚且奋力挣扎;人们往往宁受刑罚,也要全命而归。但...
一、贪欲的起因贪是众生的通病,在欲界称为欲贪,其性不善,在色界、无色界称为有贪,其性有覆无记,能障圣道,二者共为六根本烦恼、十随眠、九结、五...
一、世人所求的端正——所谓端正非色如华端正姝好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事,因此为了这个色身,许多人不惜花费时间金钱做种种梳洗打扮,装饰严身,甚至美容...
一、布施贤者的功德在佛经里,将布施比喻成为农夫耕田,好的田地能获得丰收,同样的,多布施给贤德之人,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福利,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
一、罪大恶极 莫过口业诗曰:口业何因罪最深能牵善众处刀林;破僧极恶殃难灭,万劫悲哀苦海沉。世间最大的恶业,就是五无间罪(又叫五逆——杀父、杀...
为什么佛陀在菩萨戒中,有一条“不说四众过”呢四众是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谓“不说四众过”是指“不可以跟别人说四众之过”。又所谓...
勿批评其他教法,亦勿轻蔑他人,一切教法,究竟无分,如盐之“一味”。勿批评派乘高低,彼实前后相连,如此途之于旅,级之于梯。无神通则无知人之明,...
那天在同净兰若,会长继兴法师语重心长地说:社会上一般社团,成员之间彼此意见不合之事常有所闻。美佛会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也不可能人人都是圣者,人...
巨赞法师简介巨赞法师(1908~1984),江苏江阴县要塞镇贯庄村人。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民国二十年(1931)于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名传...
守培法师简介释守培,俗家姓陈,出家后法名印光,字守培,别号敏道。他是江苏省泰县人,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甲申岁出生。守培父名陈学贵,母亲韩...
南亭法师简介南亭法师,(一九零零~一九八二年),江苏泰县人,俗姓吉。十岁出家,二十一岁受戒,二十五岁依止常惺法师。1927年往来泸、常、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