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讲记
大安法师:《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第一集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有这么一个好的因缘:这次我们应绵阳圣水禅寺的邀请,组建了一个僧团,带领绵阳的居士——还有我们常住的比丘也积极参与——共同打了七天的佛七。从大家的感受来看都是法喜充满。绵阳的四众弟子也是善根深厚,修行非常精进勇猛。本人也表示随喜赞叹。昨天我们到北川的县城去了一下,真的感觉到我们这个时代众生的苦难。需要我们有更深入的思惟:怎么去离苦得乐所以我们这次在绵阳就选择了一篇这方面的文稿,来给大家做一个讨论。这文稿就是印光大师写的《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大家也都了解,印光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老人家所出生的时代也正是我们中国内忧外困的乱世,他出生在1860年,也正是鸦片战争后的时候。(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也面临着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危机)——那样的一个时代。腐败的晚清政府也走向了它那个朝代的末路。在那个改朝换代的时代,也有一批中国的知识“精英”在寻找着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当时自然的去向西方学习,探讨苏俄的道路。所以那个时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我们本土的文化有一种负面的评价。这种负面评价都已经作为当时中国知识界共同的一个现象,只要有点知名度的知识分子都是在贬低我们的本土文化,试图全面西化或者走苏俄的道路。
在这种欧风东渐的时代,在我们本土文化面临着全面颠覆的时代,还有一批高僧大德在那样的时代做中流砥柱,力挽狂澜,把我们儒、佛圣贤的道脉——这种即将断绝的圣学,用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身体力行的道德风范来传承。印光大师就是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当中所出现的一位祖师。他虽然自己的修行和教化众生的佛法,特别张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法。这是非常具有超越性的出世间法的核心佛法。同时印祖也仍然以他的大悲心关注着现世的人生,关注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命运,以及儒家文化作为我们中国本土文化,如何把它承继下来。印祖为什么会提儒佛并弘因为儒家的学说就是世间法最好的善法。佛法,尤其是大乘的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当中的净土往生一法,是作为出世间法的最核心、最圆顿也最契机的一个法门。所以印祖所谈到的儒佛共弘,把儒家的学说和净土法门整合起来,身体力行,普度众生,真的是:不仅给我们中国人乃至给整个地球的人类,提供了一种最好的文明。
这种文明的教化,可能在那个时代我们还看不到它特别殊胜的地方。到了现在,西方文明这种以物质、科技、商业为主导的文化也已经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已经把我们这个人类引向了一种毁灭的边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东方的文化能够显出它深广和悠久的价值。挽回劫运是印祖那个时代的主题,现在仍然是我们中国面临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在这样的时代来谈印祖的这个思想,从本源上找出我们时代苦难的症结何在,以及对治的良方,是具有它普遍价值的。我在开讲正文之前,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就是对这个论题的解释。论题解释包含着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挽回劫运;第二是护国救民;第三是正本清源。
“劫运” ,这个劫运的概念我们先要理解。“劫”是梵文劫波的意思简略。劫波,翻译中文叫时分,就是谈一种时间的概念。这种时间的概念用“劫”来说,是非常久远的一种时间单位。在佛典的阐释里面,我们知道有小劫,有中劫,有大劫。那么一个大劫包含着四个中劫,每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所以,一大劫就包含八十个小劫:成、住、坏、空。好,现在我们对劫的时间概念,站在我们目前的时间参照系来看,在一大劫里面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时间点上。在成、住、坏、空四中劫里面,我们现在处在住劫;住劫里面有二十个小劫,这二十个小劫有正反,就是顺逆的各十劫,现在我们是处在住劫当中二十个小劫里面的减劫。减劫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一百年,人的寿命减一岁,身高减一寸,它是一个衰减的过程。众生的善根越来越薄,恶法越来越炽盛,善法越来越少,智慧越来越浅,是这么一个时代。现在我们处在第九小劫的减劫。
在第九小劫当中,有四尊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世间叫贤劫,贤劫有一千尊佛要示现。那么在这第九小劫,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前面三尊就是在劫初。最高的寿命能够达到八万四千岁。那么每一百年减减减,减到人寿平均六万岁的时候,就有拘留孙佛示现在世间成佛;那减劫减到了四万岁的时候,就是拘那含佛出现在世间;再减减减,减到人寿平均两万岁的时候,迦叶佛出现在世间;再减减减,减到了人寿平均一百岁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那么人寿平均一百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非常浊恶,一般说我们五浊恶世。五浊恶世首先就是劫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就是这样一个时空态里面一切都是浊染的,恶法占着主导地位。那么从佛示现的过程来看,到人寿平均两万岁的时候,就已经步入到劫浊。那么到了人寿一百岁的时候,这种劫浊的情况就很炽盛了,众生烦恼非常厚重,无明黑暗非常浓郁。所有有福德、智慧的人,都离开这个星球,迁往他方世界。所以留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人均百岁的时候的众生,都是烦恼很重的。
好,现在又过去了三千年了——人均寿命七十来岁的时候,那相比较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众生的烦恼就更重,恶业就更大,由此感召的苦难就更深重。那减劫以后再减减减,减到人的平均寿命三十岁的时候,那就有小三灾出现:饥馑灾、瘟疫灾和刀兵劫。刀兵劫是在人寿命十岁的时候出现的。那个时候人和人相见都起杀心,哪怕父母眷属,他都要先下手为强——自相残杀。然后有一批不想被人杀、又不忍心杀别人的就逃到山里面;没有逃出去的,都在那里自相残杀,全都杀光,最后留下了一万人。地球留下了一万人,这一万人——幸存下来的,就相互的痛哭,生起一念的厌离之心,相互约定持戒。首先持不杀生戒,相互不杀害对方的生命。这样,由一念悔改忏悔之心、持戒的行为,马上由心转换,从减劫就转为增劫:每一百年增一岁,身高长一寸。哎!慢慢的进了增劫,寿命就越来越长越来越长。直到八万四千岁的时候有金轮王——转轮圣王——出现在世间,是各种善法非常鼎盛的时候,世间非常祥和,民众非常幸福。这就到了第十小劫了。第十小劫——到了八万四千岁的时候,物极必反,又转为减劫。减减减,减到人寿平均八万岁的时候,这时候弥勒佛来到地球成佛。弥勒佛下来成佛之后,次第的有九百九十五尊佛在这个世间出现。这是佛经给我们的一种——现在不是讲预测吗——悬记。
从这个悬记来看地球的文明:它是到了一个顶点会衰微下去。但衰微下去不一定全都毁灭,它又会转向另外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那么这样到了第二十(小)劫,慢慢的由住劫转为坏劫的时候,这里面就会出现大三灾。大三灾就是:火灾,有七个太阳同时出现,然后树林草木都焚烧,整个的成了一片火海,初禅以下的世界全都被火烧掉;再以后会出现水灾,从二禅天以下的所有世界都被冲掉,浸没;以后会出现风灾,三禅天以下的所有(世界)都飘散。唯有到第四禅,才不被这三大灾所破坏。那到了这个三大灾显现的时候,我们到了坏劫,我们这个世间也真的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坏劫后)那就进入空劫。成、住、坏、空,空劫经过二十小劫之后,再转到这个成劫去。成、住、坏、空,这样一个循环。所以佛教告诉我们,观照世间的这个循环,它也不是断灭论。
我们注意到最近关于世界未来的预测,去年年底有部电影《2012》,在海内外引起很大的轰动。他是根据玛雅文明一个古老的预言来作为它的原型。那么这个玛雅文明在世界神秘现象的探究当中,确实有它很不可思议的一面。它只存在了四千年;在一个北美洲非常隐密的地方,它的古代遗迹反映它的文明非常发达,然后忽然消失了。所以就有一些学者推断,大概也许是外太空文明过来的一种现象。还有些水晶头骨,还有西方一些先知的古老预言,再加上东方的一些预言——像《推背图》、《周易》所显现的,好像很多的预言都指向了2012。
那么我们从佛法的角度,可能不会把这个时间点说的这么具体。因为一切的外境也是由众生的共业所感——唯心所现的。但是它这种预测:一种大变动——一种地质的灾难、气候的灾难,等等,会把人类置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毁灭边缘。这一点从我们佛法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说它绝对的虚妄。你看就这一二十年来我们人类所感召的,如果我们在现在绵阳、北川来看这个地震的问题,以及今年世界各地频繁产生的地震,还有气候问题——这个温室效应、南北极冰川的融化。冰川融化意味着海水面会提高,意味着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正是一些文明程度很高的都市——都要面临着不复存在的情况。然而我们人类由于贪欲的驱使,去挖掘那些矿产资源,开发那些原始的森林。沙漠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才会形成沙尘暴;工业化的程度(提高)形成酸雨。整个(人类)对大自然大动干戈。整个的河流,他都要建一个一个的水坝,把这个大地几万年或者几十万年形成的自然生态破坏,那就会导致(灾难):比如干旱,比如水灾,比如飓风。我们至少能看到,我们目前人类所遭遇的种种自然灾害比古代来得频率更高,来得更为凶猛。那么这些自然灾害,我们总是说是自然灾害,但实际上我们要看到的一点——它都是人类行为的结果,都是人类自己造作出来的。
当我们感知到自然灾害这么恶劣的变化,感到恐惧的时候,我们再看看我们的人文环境,也是很可怕的。当一切以利益、以权势、以外在五欲六尘的满足、以充分占有自然资源作为他目的——行为价值观形成之后,他就非常得可怕:一切道德的东西都被边缘化了,放纵了他无明的贪、瞋、痴的烦恼——在这里去行为,真的是社会不安全。最近大家正在讨论的就是有六起对小学生、幼儿园的屠杀案件。我们放在中国近百年的一个背景来看,实际上就是从五·四以来对我们传统国学、对我们宗教信仰完全边缘化之后,逐步酝酿酝酿所产生的一个恶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哪!这么一个现象就代表着——你谈什么道德——道德底线不再存在。还有什么道德底线!包括食品安全问题、毒牛奶问题、自杀现象的产生问题、全社会坑蒙拐骗的问题,我们中国的人心已经是到了非常险恶的时候。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这是不能回避的。一切法都是由心显现出来的。我们人心都败坏的时候,还能谈什么!
我三年前在马来西亚弘法的时候,一位马来西亚的长老——八十多岁了,他在跟我一起用斋饭的时候,很感慨地说了一句话,说:“中国经济是发达了,但是人心坏了!”这个长老是解放初到马来西亚去的,也常常来中国大陆,为我们很多事业的建设做出很大贡献。然而他通过不断地往返马来西亚和大陆,他觉得中国人的人心坏了。所以在这个时候谈挽回劫运的问题,极为必要。挽回劫运从哪里开始我们是不是面临着一种不好的时代命运首先应该要了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劫——苦难的、走向毁灭边缘的劫。要有这种忧患意识,要有这种危机(意识)。如果每天都说红旗招展、阳光灿烂,而活得很滋润,活得很阳光,(那)你在火山口上都不意味着自己危险!你在苦难当中都感觉不到这种苦不堪言的现实,这才叫麻木到了极点——他连意识都意识不到。就好像地震来了,连动物都能意识到,人却意识不到;等到这个地面裂开一个大口子全都栽进去的时候,他就悔之晚矣。
好,挽回劫运要具体落实在护国救民。这个国家——生养我们的祖国、这块土地,我们作为中国人——华夏子孙,有着深深的眷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首先要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我们要护持这一块国土。那么这个国家是以什么为根本以民众作为根本。所以自古以来谈到“民惟邦本” 。民众是这个国家的根本,没有民众就没有国家,就没有政府。政府的权力从哪儿来的是民众的权力给它的一种赋予。如果民众不赋予它权力,这种权力是没有多大的。民众才是根本,才是至高无上的。民心就是天心。所以孟子有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才是最珍贵的,国土还要其次,国君为轻。这是我们儒家的亚圣孟子说的话,千真万确!如果它一颠倒:国君,至高无上;国土,摆在第二;民众,把他边缘化,轻贱他。这就违背了天道,违反了民心。这样的一个国家就会遭难,民众就很苦恼。
我们自古的先王之道,确实是以民为贵的。我们追溯一下周代的远祖古公亶父,他就有这么一种胸怀和肚量。当时他住在岐山豳——一片很肥沃的土地上,那时候叫部落酋长,由于他很有德行,民众都环绕着他。然而有一个少数民族戎狄他就要这块土地。古公亶父就跟他去协商,甚至送礼物给他,希望他让自己的民众在这里安居乐业。但这个西戎就要这块土地,“如果你不让出来,就准备打仗”——付诸武力。古公亶父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面临着一种选择:要么打仗,要么选择另外一个道路。那一般我们会有一个观念:那一定打仗了。为了一寸国土哪怕全都牺牲,我也打啊!可能一般人是这样思惟,这种思惟对不对有仁爱心的人不会这样去做。古公亶父就把父老乡亲召集起来说:“土地是滋养民众、养育民众的,我不能为了土地让你们去打仗。我选择离开这块土地,你们也不要忧患没有国君。”古公亶父是这样做的,带着他的家里人就离开了这块土地,到了另外一个贫瘠的地方——岐山。一片心那完全都在民众上,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势,不是为了自己。他自己悄悄地离开。民众才知道这是多么仁爱的酋长啊!所以他一走,很多民众也扶老携幼跟着他到了另外一个贫瘠的土地上。周代八百年江山的稳固,来自于他的德行。古公亶父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能生下王季——生下文王——生下武王:三代的圣人。我们要了解,护国救民也是我们一个佛教徒弟子应有的职能职责。
好,那么第三是正本清源了。就是端正它的根本,追溯它的本源。在最根本的方面找到对治的方法,不能迷失在一种现象上。那么这些正本清源的方法在什么地方这就(是)第三点,我们谈一下这篇论文的宗旨。这宗旨,我把它概述为四句话:内重己灵,深信因果,信愿念佛,了脱生死。印祖在这篇论文当中开宗明义,谈到我们一切众生本具的性德:道德仁义。道德仁义也就是佛性的一种表达,每一个众生都有。然后要深信因果。因果报应的法则是法界的真理,也是一切圣贤教化众生的一种方法,叫“大权” 。因果有世间的因果,有出世间的因果。我们在世间因果的基础上积累自己的福德;然后以这个福德产生一种智慧;这种般若的智慧生起出世间的一种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世界的心;这种厌离心产生之后,你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横超三界。三界都是火宅,三界没有一块安全的地方。了脱轮回之苦,这才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落脚点。
好,那么我们把这三点给大家做了一个解释之后,下面我们就开始看正文。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文稿,我先一段一段念过去,再依文解意。好,请看文句:【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之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人生天地之间,藐尔七尺之躯。其与广大高厚莫测之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者。以其能仰体天地之德,皆可以为尧舜,皆可以作佛,以参赞其化育故也。故圣人于易乾坤二卦之象,一以自强不息法天,一以厚德载物法地教人。夫自强不息,则闲邪存诚,克己复礼,非到明明德,止至善,人欲净尽,天理流行,以复其本具之性德不可也。厚德载物,则仁民爱物,推己及人,当必本忠恕,行慈悲,胞与为怀,物我同观,非尽其参赞之天职弗止也。】
好,我们对这篇论文有一个科判表。这个科判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篇论文的结构和大致的行文、思想脉络。总的来看,这篇论文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方面,首先阐释我们众生作为人的天职。了解人的本分、人的天职、人的使命,这就是我们谈“正本”所必需的前提。正本从哪儿正要从我们人自身的天赋以及我们的使命、责任来看。所以先谈“正本” 。第二是阐明这个世间,无论是治世,还是乱世,它的原因何在。这个乱世和治世的原因找到了,我们就能“清源” 。找到清源的法,这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是显示佛法殊胜的利益,赞叹真理和智慧。因为在我们众生分上——哪怕在世间善法分上,我们在无明长夜当中,还是找不到它真正坦荡的道路。所以这里面佛法为光明——赞叹门。赞叹佛法当中,具体谈到佛法的慈悲精神、五乘佛法,声闻、缘觉的出世间法以及跟特别法门——净土法门——的比较。第四个层面就是总结性的劝勉:我们在这个劫运当中如何去修行,如何去改变这样不好的劫运。这四个层面。
那么这一段就是谈人的天职。首先是举出了圣贤的心法。我们众生由无明的业识心,借托父母的因缘,投胎来到这个世间。童年的时候懵懵懂懂;到了少年的时候,刚刚发育,开发一点智能,马上欲望又上来了;欲望上来了,就得要恋爱,婚姻,成家;一有这个,就得养家活口,就得奔波事业,就得想到赚钱。于是青年阶段、中年阶段都要面对外面去应付。好,应付得差不多了,子女也大了,这时候衰老就到了;老年来了,身体不好,心力衰竭,就想到怎么治病,怎么延年益寿;直到一切方法都用尽了——没办法了,呜呼哀哉了,无可奈何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很少有人反省:我们生命当中,价值何在我们生命的缘起——生从何来,死向何去生命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是懵懵懂懂的。不仅没有办法去了解它的真相,甚至这个问题他都提不出来。他都认为不值得提出来,而提出这些生命本质性的问题,他都觉得可笑:“我赚钱都来不及,我谈什么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什么本来面目什么轮回因果”他觉得这跟自己无关。这就是众生可悲的一面:最重要的事情他不关注,那些虚幻的、枝节的东西他天天去关注。这就叫迷惑颠倒。佛言祖语都要指向我们当人的自性,让我们回归到生命的真实。
好,那生命的真实是什么首先你看第一句话: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之性德。我们常常对什么叫道德、什么叫仁义,可能都两眼一抹黑。而且它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我们也没有考虑。道德仁义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更是不清楚。我们要了解我们心法所在。什么叫本具我们的生命来到这个世间,不是一个物质现象;死了,也不是一个人死灯灭的物质现象。我们有一个来投胎的神识,叫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里面——叫含藏识——含藏着我们多生多劫的业力种子,含藏着亘古亘新亘古亘今的德能。我们阿赖耶识这种业识的心大不可思议。它有污染的一面,也有清净的一面。污染的一面能够让我们遭受种种的苦难;清净的种子能够让我们获得幸福、祥和、安乐乃至究竟的解脱。所以就在我们介尔一念当中,是具足着道德仁义的。什么叫道道,从它本体上来说,是跟一切古往今来的圣贤、跟十方三世诸佛平等不二的那种体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不增不减。这个“道”是我们本具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就像铁里面的磁性——它是存在的——石头、矿石里面的黄金。我们要体认它的本性,我们才知道生命的价值。我们只是看到它是一块石头,就把它扔到一边。我们的自信、自尊、自肯,是来自于我们本具性德的体认。它具有如来全体的性德。不仅是人类,乃至于蜎飞蠕动之物,都是具足的。
好,由这个本体性的“道” ,就能产生现象上的作用。这个现象上的作用就是德。“德”是德业,就是道德显现形式。具体体现在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及儒家礼的精神、佛家的戒律的精神。一切规范、一切戒律的行为都是道的表现形式。这个“仁” ,二人为仁,就是你把他人也看成自己的同体。同体,你就会帮助他,就有种仁爱精神。这个同体的仁、恻隐之心是本具的。这个“义” ,义就是本体的、同体的仁所表现出来的恰到好处的分寸——这种度、这种正义。关于“仁义礼智是吾人本具的性德” ,无论是佛理还是儒家经典,都是千里同风,都在不断的点示这一点。在《大学》里面,首先就谈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个“在明明德”就告诉我们:这个光明的德能都是本具的。大人的学问回归到修身养性之道,是要把这个光明的性德显彰出来。第一个“明”是一个使动词,第二个“明”是一个修饰的形容词——光明的性德。然后第一个“明” 把光明的性德彰显出来,显明出来,这就叫“在明明德” 。
孟子也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就讲四心。孟子讨论:人作为人,他要有依据的。你怎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首先要具足四心。这个四心没有,你就不是人。不是人,就叫衣冠禽兽。你心就是禽兽,你只是穿上人衣服而已,本质上不是人。作为人的定义,要具足四心。这四心(中),恻隐之心就是仁。看到别人受苦,自己有不忍之心、要帮助的心。就好像一个小孩子在井口那里玩耍,看到小孩即将要掉到井里去,这时候你就有恻隐之心,觉得小孩子太危险了,赶紧要让小孩离开那个危险的地方。当一个人劝那小孩离开井口的时候,他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他完全就是:本具的恻隐之心一定要让他去做。不做,他就不安;做了,他就安心。
恻隐之心是仁,羞恶之心就是义。这个事情做了,“哎,我是一个正义的行为、侠义的行为” ,他就心安。如果做了之后,做得不合适,违反了本心,违反了良知,他就不安,他就感到羞愧。这种羞愧之心就是一个“义” 。恭敬之心就是礼。礼的精神就是恭敬——恭敬一切。是非之心就是智。一个人的智慧:你对一个人和事,是非要明白。如果搞得是非不分,就(是)好好先生,在孔子称为“乡愿” 。乡愿,是德之贼也。这个人,好像大家都说不出他的坏处,他对一切都摆得很平,都很和睦。但是由于他是非不分,他就对道德的本质内涵有一种侵损,有一种破坏。这个仁义礼智不是由外面来装饰自己的,是我本有的。既然是本有,你求仁义礼智,一求就能得到。你不体认这个仁义礼智——道德仁义,你舍掉它,就失去了。求仁在己呀,你只要用恕道精神去行。恕道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就是仁的体现。求仁得仁,这都是为己之学的一些精深的道理。
好,“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之性德” ,这就是儒、佛二家圣贤揭示的心法。但是我们不好的一面也与生俱来:这种贪欲、这种吝啬、这种瞋恨、这种嫉妒,也与生俱来。所以一个修心养性的重要(原则),就是怎么把好的一面给它显发出来,把恶的一面给它抑制下去,甚至把它彻底的根除掉。这就是:大学之道讲的八个条目,首先要“格物” 。格去那种不合理的欲望,才能够把我们本有的智慧——“致知”——显发出来。你本有的智慧显发出来才能够“诚意” ,才能“正心”,才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些都是从我们的心地去用工夫的。了解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不了解本具的道德仁义,他就会自暴自弃。他就这样(想):“我就是坏人!我也成不了好人。”好像成佛、成圣人都是他人的事,“我不行” 。既然不行,他本能的贪欲就会上来了;人又有能力,他就会造作诸多的恶业。体认本具的道德仁义——而道德仁义是生命当中最有价值的、最能给人福德吉祥的东西——他就会自信自肯,就能够把道德仁义作为自己人生最高的目标去服膺它,去鉴别它。
那一切圣人要把一切众生道德仁义显发出来,他靠什么因果报应的法则。因果报应是天道的法则,同时也是圣人施设教化的一个手段。什么叫因果能生其他法的是因——能生的是因,所生的是果。从时间的序列来看,因在前,果在后。但是从空间的排列来看,因果有时候是同时的。就好像一片芦苇要把它竖起来,要你顶着我,我顶着你,才能够出来竖起来。有时候讲“此有则彼有,此灭则彼灭” ,它也是因果的原则。佛法,它谈一切都是因果:有世间的因果,有出世间的因果。因果的表现形式,它是错综复杂的,不是单线的、平面的。所以这个唯识学里面,他谈这个因就是种子,种子起现行——这就是它的果。但这个果呢,现行又能够熏种子,而果又能够显发因;种子又能生种子。这样的种子、现行相互熏习,可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过程。包括你原来具有(的)这个种子能不能起现行,还取决于外部的因缘。那这个种子起现行,有时候是时间很短起现行,有时候时间很长:过十百千万劫以后才起现行。但无论时间多么悠久,这个种子终有起现行的那一天。这就是因缘和合错综复杂的过程。
而且要放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时空态里面,去谈这样因因果果、果果因因错综复杂的情形。凡夫有时候不相信因果,是由于看的面太狭小了,时间段太有限了。这个复杂的前因后果,我们看不到它的始和终,所以就导致不相信。要不你问问世间人:“相不相信因果”他有时候:“哪有什么因果呀!你看恶人得势,好人受气。没有什么因果。”或者一个学佛的,结果也得病了或者得一个横死。“哪有什么因果!” 他看不到深层的种子——现行、现行——种子的格局。这个格局唯有五眼圆明的佛陀才了解。所以因果报应决定不虚:宇宙的法则。我们知道因果报应是宇宙的法则,当我们遭受到不好的果的时候,一定不能从外面找原因。一切法都是我们业识心的种子的显现。一定是我们种下了这个恶因,才会有这个恶果;你没有这个恶因,绝对不会有这个恶果。就是在整个的共业当中,你没有大众的这个恶因,你也会侥幸存在。是不是这个道理你看,我们在地震灾区,大家可能对这一点更感受的深。地震这一片已经死了很多,但是有一批没有死。甚至这个应该死的,他离开了地震灾区到其他地方去,他也在其他地方莫名其妙的死了。
这里面都是自因自果的。我们长期以来没有佛法的熏习,很多人一听,可能觉得很刺耳。我们已经本能的把这些灾祸都认为是自然的,都认为是外在的,都在外面去找原因了。我们没有从自身找原因的习惯,我们在回避自己。回避自己的恶因,这是不可以的。如果你没有深刻的反省,以后的灾难还要延续。只有深刻反思了我们内心的恶因,我们有一个重新的改变——心态改变、观念改变、行为改变,我们才能够扭转。圣贤教化以因果报应的法则来作为劝善惩恶的依据。如果没有因果报应,那恶靠什么力量来阻止它,善怎么有一种奖励它的力量“既然因果都没有了,我凭什么要行善我凭什么要把我的恶抑制下去恶,它是让我得到现世一些好处的东西。我可以不要去辛勤劳作,我去抢一下银行能得几百万。我为什么不可以去干呢”但是你知道抢银行就下地狱的话,你敢不敢干我们现在中国大陆就是没有因果、报应法则(的观念)。其实我们中国人原来都有这么一个非常质朴的、也非常真实的人生价值观念:因果报应。有因果报应的思想,他内心才会有一种畏惧。这个因果报应没有了,他就是肆无忌惮:一切都不怕,天不怕地不怕。那生活在这样大家都不惧因果的时代,每个人都很恐惧。那不惧因果,人和人之间就会恐惧:“他人就是地狱” ,相互的伤害对方——恶性循环。
再回到我们的天职来看。我们人生到天地之间,只有七尺的高度,很渺小。但是自古以来都称为“天、地、人”三才,对人的价值、尊严特别的褒扬。我们说广大的天、日月的运行,它的日光、月光给人的滋润,给树木花卉的养育,这些(令)我们都赞叹天的恩德。地,也是那么样的广厚,大地滋养一切。所以天地对我们人特别有恩德。离开天地,我们无法生存。但是人凭什么能够跟广大之天、高厚之地并立为三才这就要对人高贵的体性有所悟解。人为万物之灵,是运载着天地心性的。你看,在天地当中,人为天地所生,但是各种蜎飞蠕动之物,还有树木花卉,也是天地所生,但为什么这些禽兽、草木不能成为最贵的,而人却是最尊贵的他能够体察天地之心,能够参赞化育万物。所以古人讲:天地之心,谓之人。这是许慎《礼运》对人的概念。人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人能够参赞天地,化育万物,人作为天地无言之道的载体,他才成为三才。人是孕育着圣贤之性。你能够抑恶扬善,格物致知,你就成为一个圣贤的人格。所以要成就圣贤的人格,就得要体察天地的德能,去担荷它,去体现它。人之性具有圣人的种子,所以人人皆可为尧舜;人具有成佛的种子,所以人人都能成佛。每个人都是未来的佛,就在于他这种智慧、这种人性当中的尊严能够把天地的德能体现出来。
我们中国的《周易》,四位圣人所作的:伏羲、文王、周公、孔子。这是了不起的一本书啊!四位大圣人所作的一部《周易》,在六十四卦里面前面两个卦就是乾坤二卦。乾卦六爻皆阳,代表天。这个六爻皆阳的象: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我们看到这个乾卦之象,要把天这种纯阳的、创造性的势能显发出来。刚健勇猛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天之德,要体现出来。君子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我们看到坤卦六爻皆阴,这代表着广厚无言的大地。大地处在一个低的位置上,它是一切平等:无论是贵人、贱人,无论是树木、花卉,无论是什么情况,它都能运载,它都能给予滋养。所以要厚德,不能刻薄,不能分别,不能看人笑话,要敞开一种无私的胸怀。厚德载物,“载物”这个“物” ,不仅包括人类,包括蜎飞蠕动之物,也包括无情之物。这个“物”的含义非常广大,大地都能够包容,大地都能够平等对待,大地都能够平等的滋养。所以我们做人要有大地的德——厚德。如果我们去奉行乾卦天之德,要自强不息的话,我们就得在修心养性方面精进不已。“自强不息”不仅是体现在外面做事业,更重要是体现我们心性当中的修行工夫要非常绵密。
我们具有明德,现在为什么内心那么黑暗,一点智慧显发不出来就在于有人欲的邪思、邪念、邪的行为,我们真诚的心显发不出来。所以要“闲邪” :要防止这个念头的邪,防止我们行为的不端、非礼。保持我们本有的、一念不生的、纯正的、纯粹的那颗心,那就是“诚” 。诚就是天之道。追求诚的境界,就是人修心养性的目标。诚到了极点就是无量光。实际上乾卦所代表的这种刚健勇猛的精神,就是阿弥陀佛名号的无量光德能——它的弥散性、它的光明。“闲邪存诚” ,就能够“克己复礼” :把自己不好的东西克服掉,恢复到礼。这个礼:礼者,理也。就是理体,就是“三月不违仁”(的)那种仁之体。你恢复到这里,“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你自己的心归到那个纯仁的境界,你由这个纯仁的心所显发的天下一切有情和无情都是仁的境界。就好像一个菩萨成佛之后,一切众生都是佛,一切山河大地、一花、一草都是佛。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切皆成佛。这就是克己复礼,一日为仁,天下归仁焉。儒、佛两家谈的心法是不二的。
那么要这样做,非要到达什么地步不可呢就是你要效法天的这种乾德,一定要把修心养性到达一个至善的程度:“明明德” ,把自己本具的光明性德显发出来。“亲民” ,当你的性德——明德——显发出来,(证知)一切众生都跟自己同体,自己得到明德的好处,也要让他人得到这个明德的好处,你帮助他。所以“明明德”是自利,“亲民”是利他,要觉悟他。然后把自他修心养性的功夫到达至善的境界。这个“至善” ,就是明德完全显彰——那种纯的境界。安立在这样至善的境界,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人的物欲、私欲就完全荡涤干净了。再也不会:举心动念就是欲望,就是赚钱,就是当官,就是报仇,就是什么……都不是这样的,“人欲净尽” 。人欲净尽,我们本有的、天性的、明德的那种理体,自然显现出来。那是从心地当中显现出来的圣人之相:举心动念都是仁的精神,都是礼的精神。这就是孔子最后修养的阶段,“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能够达到这一点。每个念头都不离开礼的法度,行为也不离开。
如果在佛家讲,这个功夫就是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就是念念都跟一切种智相应,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身、口、意三业没有一毫的错误,连讲话都不会失言。有时候我们会有口误,但是圣人不会有口误。有时候我们做事是在无记状态当中。圣人是每一个行为、每一个细节都觉照得很清楚,这就是佛在果地上十八不共法里面的一种境界。这样就能够恢复本具的性德。作为一个效法乾卦天道的人,一定要把本具的性德完全彰显才能停下来。还有一毫不能完全彰显,他都不能停下来。不能得少为足,一定要到家——波罗蜜,才停止。所以我们效法乾的精神,我们在这个五浊恶世修道。你想想,我们每天都是这么多的烦恼:人我是非、五欲六尘、恩恩怨怨。我们的念佛常常有间断,我们往生的把握——都没有握到胜券。如果你具有乾的精神,你就如丧考妣,如救头燃。不能有一刻的懈怠,心怀恐惧:如果不能把道业成就,一下子又轮转到三途恶道,那是百千万劫都不能出头。还能够懈怠放松直到修行到家为止。这是法天。
好,如果我们效法地的坤卦的德能,要厚德载物。怎么样厚德呢就是要把一切民众看作是同体,要把(自己)仁爱的精神、博爱的精神、慈悲的精神体现到一切众生身上去。不仅对同类的人,而且对异类的蜎飞蠕动之物,都得要爱护它,保护它,不能伤害它。现在我们人类为了点口腹之欲——也是自私自利的产物,杀害了多少蜎飞蠕动之物,造作了无边的杀业。现在我们中国养殖业是全球之最。见面好像生活水平高:“吃肉了没有”吃肉了,成为他幸福生活的标准。殊不知吃素才能培植仁爱精神,吃素素食才是健康的食物,吃素能够拯救地球!本来我们中国是以吃素为主的国家,就这三十年以来吃肉的数量已经是增长了将近十倍,这是不吉祥的。我们到东南亚国家,无论新加坡、马来西亚,素食馆是林立呀!走一段路就有素食馆,走一段就有。然而你看我们中国大陆很多城市,竟然没有一家素食馆。有想开的人开不下去:没有人来吃。好像吃饭离开了肉,他就吃不下去。这些都是不吉祥的征兆。我们要爱护一切动物,这是我们东方圣人给我们的智慧赠言。
同时要推己及人——恕道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则达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你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也让他人能得到:这就是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这些都要从真诚心里面去做。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跟曾子讲“吾道一以贯之” ,那其他人就问这个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其实一以贯之的道就像禅宗讲的那种明心见性:不可说,不可示。但是为了勉强去说,那只能说是“其恕乎” 。就是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那个一以贯之的道的一种表现形态。所以坤德——这种厚德,就是要广行慈悲。我们佛教的慈悲,比儒家的仁爱和基督教的博爱更有深广的内容。这个慈悲叫大慈大悲,又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大慈大悲,是世间的人和世间圣人不具备的。唯有证到了诸法空性的佛陀,才真正具有大慈大悲。慈悲的境界有众生缘慈,有法缘慈,最终就是无缘慈。行慈悲,这样把一切民众看做自己的同胞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把一切万物——不仅是动物,乃至于无情的山河大地,也看做是同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要有这样一种博大的、仁爱的胸怀。这样才显示了他的平等心。一切众生都跟我是同体的,我不能去伤害他,我要关爱他,要保护他,要给他最大的利益。那这样就能把参赞天地、化育万物的这种坤德的厚德,给它彰显出来。
所以乾卦的精神和坤卦的厚德,实际上就是作为人的天职。天职啊!如果我们做不到乾、坤二卦卦象所传达的信息,我们就失职了,我们的人格就站立不起来了,我们的道德就会瓦解了。最终可以说,这一辈子做了个亏本的买卖——一定要想象得到。为什么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就在于我们人对自己的天职体认不清楚,担荷不起来。
好,请看下面:【然此非专指居位行政者言,即匹夫匹妇,亦皆能行。以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圣贤之学,修身而已。能修身者,必能孝弟,必能格除物欲,扩充良知,以独善其身矣。而其效必能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况得位行政,岂有不能兼善天下之理乎】
好,先看这一段。这一段是显示:这种圣贤心法人人都可以去行持的,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专利。古人是学而优则仕,好像居到权力位置能够有管理职责的人,修身养性可以去做。但不是他们的专利,就是匹夫匹妇——一般的民众,也都能够行持圣贤的心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古圣明君,像尧、舜、禹、汤、文王、周武王这些,他们的修行之道也不是玄妙的,它是非常平实的。“尧舜之道,孝弟而已。”你尽孝,首先对父母要知恩,要感德,要赡养,要顺应亲心,最后要立身行道,光宗耀祖。光宗耀祖还是世间法;你立身行道,让父母得到了脱生死的最究竟的裨益,你就在行大孝。行孝是每个人的天职,每个人应该去做的。你在行孝的过程当中,就在体现圣贤的心法。孝就是道德仁义的具体体现。孝为百行之先哪!仁为众德之本。
你看虞舜,虞舜只是一个农民啊,他就是表现大孝。《二十四孝》里面就把虞舜放在第一。他孝,孝在什么地方他的父亲是一个瞎子,性格也很暴烈;他的母亲是个后母,也不做什么好事;然后他还有一个弟弟,就是他后母的(儿子)同父异母的弟弟——象,象很傲慢。他的一家子——三个人,都想害舜。谋害了好几次,由于舜还有福德,就没有害成。舜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当中。然而他对于父母的那种孝心,以及对他弟弟的那种爱敬,没有一丝毫的减损。碰到这样事情,他只是号泣——号天,向苍天去号哭,觉得自己做的不够,自己不能让父母开心。他就这样去行孝。他这种一念的孝心感得大象为他耕田,青鸟为他锄草。当这个尧要禅让天下的时候,问所有的人什么人才有这个资格,大家都推荐虞舜——上古之人都很重视孝。尧就派两个女儿给舜做妻子——里面观察他的行为,派九个儿子来观察他外面的治理能力。经过二十年的考察,觉得他真是道德、智慧、德能都很好,所以禅让天下给虞舜。所以能做到孝悌,他就能感发人心,才能治理天下。
所以圣贤的学问就是修身,为己之学嘛。你修心养性,“修身”而已。我们说真正的学问是什么真正的学问就是修身哪!修身修好了——至高的学问,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你看《大禹谟》里面,虞舜把天下禅让给大禹的时候,传达治理天下的经验,同时谈到治理天下的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的心都是很危险的,充满着欲望,充满着分别。人心的当下有道心,道心非常的微细。一个圣君要治国平天下,就是要把危险的人心给它修养掉通过修养去掉,把微细的道心显发出来:用惟精惟一的工夫去做。这个道心就是“中”——中道、中庸。你能把中庸的这个道心显发出来,你就可以“垂衣裳而天下治”——无为而治。为什么因为所有的——天下——都是你心性变现出来的。你心非常稳固,非常无畏,非常有道德,你一个帝王行大孝,所有人都会行孝。都能行孝的话,他就会成为良民,就不会犯上作乱,就会把这个孝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就大治了。所以一个能修心养性的人必定能够体现在孝悌上。孝悌是我们儒家五伦关系当中最重要的。五伦有三伦关系是在家里:父子、夫妇、兄弟。然后才朋友、君臣。如果一个人家庭关系搞不好,你让他去做官,去治理天下,一定会搞得很糟糕。你修身才能齐家,你齐家成功了,才能治国平天下。不可能会出现修身修不好——修身修不好,家庭搞不好,家庭搞不好,你治国平天下那就谈不上。(听不清楚)。这就是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道理。
好,一个能够孝悌的人,能够把道德精神做到纯粹的人,他力量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格物。格物,格除物欲。现在我们目前的人,为什么很难修心养性或者根本他就不去修心养性。就在于他的物欲太浓了,这个烦恼太重。看到什么都想占有。物是什么物也是我们心中所变现的、虚幻的一种东西。变现之后就有一种占有的欲望,这就由于我执、我爱、我见所产生的自然心理。看到一个好东西就想:“哎呀!怎么占为己有”这种占为己有的念头就是他的欲。看到一件名牌衣服,“是不是穿到自己身上” ;看到一个美女,“能不能作我的妻子” ;看到这个官位很荣耀,“能不能我去坐一把” 。他就是这样,这就是欲。这个欲望,如果你不把它降伏住,它就会让你去造作恶业。我当官,谁挡着我的路,我派职业杀手把他干掉;这个美女求不到,我把她容貌给毁掉;这个东西,我正当的劳动得不到,我是不是把它偷过来他什么样的行为可能都会出来。所以一个人格除了物欲,才能拓出我们本具的良知良能;良知良能出来,他才能正心诚意,才能独善其身——慎独。他修心养性好了,修身体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德能了,他的身、口、意三业都是体现圣人心法了,他这个人的生命就是一个道德载体了。
好,他的效果必然能够对他家里的妻子产生一种榜样的作用,那他的兄弟由于他这种敬爱之心也能够非常和睦,这就是家庭关系好。家庭关系搞好,把这种修身养性的德能再扩充到国家,乃至扩充到天下,都能够做得平平妥妥,天下太平。所以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如果得到官位也是一个好事。《周易》讲“圣人之大宝曰位” ,圣人有这个位,他利益众生更大。孔子有圣德,但是他没有得到国君、天子之位,也只能周游列国。用他自己的话:累累若丧家之犬。游说诸国的国君,来推行他一套儒家的仁政学说。但是生前很不得志,只能晚年去设馆授徒,删诗书——整理古代的典籍。虽然这样,孔子(被)称为素王。也是王,只是素王,没有得位的王。那如果得位了呢他不是就在一个国家、一个天下当中,把他仁爱的德政、先王之道完全体现出来了吗也就说在春秋战国时代,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之德也都很难得到主流认同。“春秋无义战” ,每个国家都在放纵自己的我执,都在打仗,都是出于自己的贪欲,没有一场正义的战争。
所以(诸侯)在这个我执、利益的驱动之下,孔子那种无我、仁爱的精神显然就没有市场。虽然没有市场,但孔子的这套学说为我们的民族立下了文化之魂——核心价值。所以刘邦统治天下以后,逐步的把儒家学说作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定义我们这个民族(的)圣人、圣言。真的如孟子古人所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所以这一套儒家的修心养性、治国平天下——所谓内圣外王之道,我们要传扬,要继承,要发扬光大,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救。如果我们不按照儒、佛两家的观点去做,灾难还是不能终止。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 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