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园
  • 首页
  • 入门
  • 佛经
  • 佛咒
  • 人物
  • 放生
首页 > 人物 >
  •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人物 2025-08-03
    0

    一、绪论(一)、学习本经的意义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 梦参老和尚讲述《觉林菩萨偈》

    人物 2025-08-03
    0

    觉林菩萨在《华严经》是十林菩萨的第九位。凡是印《地藏经》的,都把觉林菩萨赞佛的偈颂印上去。这是什么意思告诉你,没有地狱。但是得你觉悟。你不觉...

    梦参老和尚讲述《觉林菩萨偈》
  • 莲池大师对怨天尤人者的最精彩开示

    人物 2025-08-03
    0

    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3善当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恍然大悟:万法万物不离自性!当即作了个偈子:“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

    莲池大师对怨天尤人者的最精彩开示
  • 人类为何害怕死亡,学佛让你不再迷惘

    人物 2025-08-03
    0

    我从何来归于何处佛陀当年早已觉悟。大千世界我在何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有很多不解之谜。古往今来,人们不停地追问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

    生死学佛济群法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

    人物 2025-08-02
    0

    一、讲经的因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

    心经般若文珠法师
  • 圣一长老揭秘“八戒”背后的大学问

    人物 2025-08-02
    0

    修行第一讲受戒,受戒之前是皈依三宝,原来三宝也是戒皈依佛戒,皈依法戒,皈依僧戒,故三皈依又称三皈戒。皈依佛戒不要迷,皈依法戒不要走邪路,皈依...

    八戒圣一法师
  • 为何说人死后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变鬼?

    人物 2025-08-02
    0

    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佛教相信,除了已经解脱生死(如小乘的阿罗汉)或已经自主生死(如大乘的圣位菩萨)的圣者之外,一切...

    轮回六道圣严法师
  • 一念通三世 开悟方能知

    人物 2025-08-02
    0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这里有两个颂...

    三世学佛修行济群法师
  • 什么是真忍辱

    人物 2025-08-02
    0

    广钦和尚在福建省出家,住在承天寺。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中间有降伏老虎这些事。他真正有所证悟。十三年后...

    忍辱福报广钦和尚
  • 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

    人物 2025-08-02
    0

    世间最大的功德是什么,在印光大师看来,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子女。印光大师原文:学佛之人,必须各尽其分。所谓尽分者,务须父慈,子孝,兄友,...

    功德善教印光大师
  • 在家居士,如何持咒?

    人物 2025-08-02
    0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如沸汤滚滚,安得一念清凉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有聪明看教,不过学些知见资谈柄,绝无实用...

    居士持咒憨山大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

    人物 2025-08-01
    0

    明 智旭法师述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般若也。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以生法太广。佛法太高。初心之人惟观心为易。是故大部六百余卷。既约...

    心经般若蕅益大师
  • 对在家居士的开示

    人物 2025-08-01
    0

    有一天,老和尚叫一位白髮苍苍的老人去山门口割草,有人不理解老和尚为什么对老年人这么不慈悲,就问老和尚:「他已经这么老了,您为何还要叫他去做那...

    解脱布施功德广钦和尚
  • 般舟三昧成就的四种见佛机制

    人物 2025-08-01
    0

    【经文】云何当得不离奉见诸佛世尊。听闻正法。乃至梦中故。【慈法法师开示】这是般舟行法的一个特别、特定的要求——欲使大家见佛闻法,不是见一佛二...

    般舟三昧闻法慈法法师
  • 印光祖师的名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是什么意思?

    人物 2025-08-01
    0

    印光大师讲: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敦伦”,“伦”是伦常道德。我们人在世间有伦常道德,有五伦——儒家讲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这五伦...

    印光大师道德恭敬心智随法师
  • 为什么光念地藏菩萨圣号就特别灵验

    人物 2025-08-01
    0

    在没有拜忏之前,到你道场室中,你先在这屋子里绕着念,就念地藏王菩萨,或者念南无地藏王菩萨。为了减少,你就把“南无”去掉,就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

    地藏菩萨念佛因缘梦参法师
  • 修行路上的5个欲望1个障碍

    人物 2025-07-31
    0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因为有退转。就拿现在的众生来讲,在修学路上,往往会遇到两方面的问题让我们退转。一个是诱惑。...

    障碍欲望本源法师
  • 禅为何能化解压力?

    人物 2025-07-31
    0

    生活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过去更频繁,接触面也更广,但是,每一个人都是为了自己或所属团体的利益在努力,在争取,在计划。因此,人...

    禅为何能化解压力?
  • 修白骨观可以对治贪欲 却不能太极端

    人物 2025-07-31
    0

    “观身不净”是佛陀初转法轮时讲述的法门。不净观有多种,其中一种称作“白骨观”。这种观的逐步形成,对不善调节者而言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在完全可以...

    贪欲明贤法师
  • 你为什么活得很累?

    人物 2025-07-31
    0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无非是因为贪著,因为心对外境粘得太紧,对财富和权力粘得太紧。当我们有十分在乎时,会带来十分的压力;而当我们有一...

    生活道德济群法师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下一页

热门

  • 1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2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3详解僧服海青及穿海青的注意事项

推荐

随机

  • 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
  • 如何选择放生的生物
  • 吃全素一年多还要继续念往生咒吗?

标签

初级佛学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 居士 如何理解空性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佛三身赞原文 真言 佛说莲华眼陀罗尼经原文 提倡放生的历代祖师大德 放下屠刀 如法放生应注意的问题 云游参访 南怀瑾浅说六字真言 获好名声之道 放生不得不说的问题 大雄宝殿供奉的都是什么佛 东方三圣 衍慈法师 不空摩尼供养咒原文 教你放生仪轨 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 入门
  • 佛经
  • 佛咒
  • 人物
  • 放生
  • XML地图

2025 © 学佛园 冀ICP备18035311号